深圳新聞網2023年10月25日訊(記者 吳霞丹 通訊員 李艾琳 劉凱)10月25日,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召開器官醫學研究院成立儀式暨世界首例“肝癌定向治療術”新聞發布會,宣布世界首例“肝癌定向治療術”獲得成功。
體重驟降10多斤,53歲大叔患上“絕癥”
53歲的趙叔(化名)來自江西的一個小鄉村。今年5月,趙叔新冠“二陽”后隱約感覺到右上腹持續脹痛,體重前后掉了10多斤。恰逢村委組織義診和體檢,醫生告訴趙叔“可能有點問題”,建議他到縣醫院做進一步檢查。而看到趙叔的磁共振檢查結果后,縣醫院醫生皺緊了眉頭,直言讓趙叔“趕緊找一個大醫院,可能是腫瘤?!?/p>
趙叔的兩個兒子都在深圳。經多方打聽,趙叔找到了深圳的“中山醫”——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(以下簡稱“中山七院”)。5月26日,趙叔在家人陪同下,來到普通外科就診,CT檢查發現他的右肝有巨大軟組織腫塊,確診為肝細胞癌。
讓腫瘤“斷供”縮小,創造手術切除機會
手術切除是肝癌的首選治療方法。經評估,趙叔右肝腫瘤體積較大(最大徑13厘米),伴多發子灶和血管侵犯,已屬于中晚期,而且有多年的慢性乙肝,直接手術切除效果不佳。專家團隊經多學科討論后,建議先進行介入聯合靶向、免疫抗腫瘤治療,希望腫瘤能夠得到控制并獲得根治性切除的機會。
8月23日,經過3個療程的綜合治療后,趙叔右肝腫瘤受到控制,肝癌標記物甲胎蛋白也從術前16848ng/mL降到480ng/mL?!袄^續保守治療,還是手術治療?”繼續保守治療,腫瘤可能會耐藥而重新加速生長,而接受手術則有根治性切除的機會。但是,要完整地切除腫瘤,剩下的健康肝臟體積太小,僅有380mL,占標準肝體積的31%,切除后發生肝功能不全、肝功能衰竭風險極大。
面對這個選擇題,趙叔毫不猶豫:“只要有手術機會,我愿意冒險!”
針對這種情況,ALPPS(聯合肝臟分隔和門靜脈結扎的二步肝切除術)是目前常用的術式,最早由德國學者Hans Schlitt在2007年實施。手術分為兩期:一期手術將左右肝分隔開,將連接右肝的門靜脈結扎“斷供”;待一段時間后,健康的左肝“長大”,再行二期手術將右肝切除。這種技術為殘余肝體積不足的患者提供了根治性手術切除的機會。
“但ALPPS也存在局限性,不僅手術復雜、難度大、風險高,而且一期手術分開后,病肝一側的腫瘤還是有活性的,在第二期手術之前腫瘤仍保留在體內,有轉移擴散可能?!敝猩狡咴浩胀ㄍ饪频臏亟榻B道。
首創半肝隔離養護、化療術,實現“肝癌定向治療”
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何曉順教授團隊2017年首創“多器官維護系統”,為離體多種器官創造接近生理條件的灌注壓、溫度、氧合及營養支持,可長時間維持離體器官的活力和功能,破解了器官缺血損傷世界性難題。
“在ALPPS術中,若結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何曉順教授團隊器官隔離治療技術,可以再上一層‘保險’?!痹谝淮斡懻摃?,湯地提出了引入器官隔離治療技術想法:“在ALPPS一期手術過程中,對荷瘤側肝臟進行高濃度化療,可以滅活腫瘤,大大降低腫瘤轉移擴散和術后復發的概率,同時保留側肝臟不受到高濃度化療藥物影響,實現‘肝癌定向治療’。”
術前團隊討論方案。
基于“多器官維護系統”,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何曉順教授團隊探索“器官定向治療”技術,可使用高濃度藥物,只作用于腫瘤側肝臟,對健側肝臟及全身化療藥物毒副作用反應較小甚至沒有,真正實現了肝癌的精準治療。
但這項技術此前還未有人開展過。經過大量的文獻查閱和反復多次的術前討論,并詳細告知趙叔手術風險后,專家團隊制定了詳細的方案,對手術的計劃安排、實施細節、應急預案等進行了詳盡的推演,確保手術萬無一失。
9月14日上午,一期手術開始。由中山七院普通外科湯地、鄧剛、陳祖兵、唐亞軍組成的手術團隊首先進行了左、右肝的離斷和肝臟主要血管的游離和暴露。由中山一院器官移植外科鞠衛強、趙強和黃金波對右門靜脈和肝右靜脈進行插管并接入灌注設備,通過“多器官維護系統”維持右肝血供和活性,實現了右肝的“無缺血完全隔離”,并持續灌注2小時化療藥物滅活腫瘤組織。其中右肝內化療藥濃度最高達到外周血500倍。由于實施隔離灌注,手術結束時,外周血未檢測出化療藥物,證明高濃度化療藥物集中在荷瘤側肝臟。
9月14日一期手術灌注化療中。
術后,趙叔被轉入ICU悉心照護,6天后回到了普通病房,恢復得很好,未發生并發癥,血液中甲胎蛋白一路下降。轉眼就是中秋國慶,他辦理了出院,與妻子和兒子一家在深圳的家里,開心地度過了雙節:“大家坐在一起吃飯,幾乎忘記了自己還是一個病人?!?/p>
2023年10月11日,趙叔再次入院,CT掃描發現殘余肝體積由380ml增加到720ml,增長幅度89%,標準肝體積比例由31%增至58%,已經具備二期手術條件。
10月13日上午,中山七院普通外科湯地、鄧剛、唐亞軍為趙叔實施二期腹腔鏡右半肝切除手術。第一次術后近1個月,趙叔腹腔內粘連明顯,視野有限。手術團隊克服操作困難,仔細松解粘連,充分暴露了右側肝臟,順利實施了右肝的切除。二期腹腔鏡手術大大減少了手術創傷,促進了趙叔的術后快速康復。據了解,這也是深圳首例全腹腔鏡下實施的ALPPS第二期肝切除手術。
2天后,趙叔從ICU轉出,恢復正常飲食。術后第4天,他就可以下地行走了。術后第7天,甲胎蛋白快速降到術前1/3。他向來在家人面前表現得很堅強,但術后他坦言自己也害怕過。談笑風生間,趙叔直言自己像是做了一場夢,如獲新生。
成立器官醫學研究院,有望引領新一輪醫學科技革命
世界首例肝癌定向治療術是器官醫學領域的又一項重要實踐?!捌鞴籴t學”是何曉順教授提出的原創理念,開辟了器官水平進行醫學研究及治療的新賽道,并已取得一系列原創性、顛覆性成果。
10月25日,中山七院舉辦器官醫學研究院成立儀式。
成立器官醫學研究院是中山七院著力原始創新、打造器官醫療產學研高地的重要舉措。何裕隆院長高度重視研究院建設工作,目前已聯合胃腸外科、肝膽外科、骨科、婦科、心胸外科等建立學術共同體,開辟器官水平的研究與治療。器官醫學研究院將在何裕隆教授、何曉順教授的帶領下,實現在器官捐獻、器官功能研究、器官疾病治療、活器官教學等多方向突破,有望發展成為引領新一輪醫學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,為器官醫學理念與技術的拓展及研究平臺建設奠定理論與技術基礎。
在世界首例“肝癌定向治療術”新聞發布會上,中山七院專家團隊現場演示了“多器官維護系統”隔離灌注過程。
發布會上,何曉順教授指出世界首例“肝癌定向治療術”是器官醫學領域的又一項重要實踐。目前腫瘤的化療是“全身化療”,是 “一個器官患病,所有的器官均需接受治療”,是“傷敵一千,自損八百”的無奈之舉。器官定向治療技術突破實現了腫瘤化療的技術迭代,做到了“哪個器官生病,只治療哪個器官”,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腫瘤接受了數倍于常規濃度的治療量,患者卻沒有出現任何惡心嘔吐、脫發等常見的化療毒副作用。肝癌定向治療術腫瘤化療有望引領腫瘤化療進入“器官治療”時代。
中山七院普通外科湯地副主任醫師介紹,此次手術運用了器官醫學理念與技術,創新性地提出了聯合ALPPS及無缺血隔離灌注化療的新方案,減少第一次和第二次手術期間腫瘤播撒與轉移的機會;全球首例在器官維護系統支持下的肝臟定向化療,在原發性肝臟腫瘤及結直腸癌肝轉移癌等領域廣闊的應用前景。
中山七院院長何裕隆教授表示,“讓老百姓滿意”是中山七院的核心價值觀之一。成立器官醫學研究院和開展世界首例“肝癌定向治療術”,不僅是中山七院的榮譽,也是中山七院的職責要求。面對未來,中山七院將在器官醫學方面不斷探索更多、更好的醫療技術,以服務更多的患者,解決更多的病痛,為深圳人民“大病不出深圳”做出更大貢獻,為健康中國事業而努力奮斗。